在高鐵站臺板改造中,“馬路機切割” 通常指使用類似市政道路切割的大型切割機(如金剛石圓盤鋸切割機,俗稱 “馬路切割機”)對站臺板進行切割作業。這種設備因常用于馬路、路面等混凝土結構的切割而得名,在高鐵站臺板切割中也有特定的應用場景和操作要求,具體如下:
一、適用場景
大面積直線切割
高鐵站臺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,若需進行分塊拆除、局部更換或調整尺寸(如解決站臺板沉降、開裂等病害),馬路機的大直徑鋸片(常見直徑 300-1000mm)可實現長距離直線切割,效率較高,適合對站臺板進行規則分塊切割。
基層或表面層切割
若僅需處理站臺板表面破損層、防滑條更換,或對基層混凝土進行修整,馬路機可精準控制切割深度(通常 0-300mm 可調),避免損傷下層結構。
非承重部位切割
對于站臺板邊緣、伸縮縫附近等非核心承重區域的切割,馬路機操作靈活,適合快速完成切割任務。
二、技術特點
切割精度:鋸片高速旋轉(轉速約 2000-3000r/min),切割面平整,誤差可控制在 ±2mm 內,能滿足站臺板拼接或后續施工的精度要求。
效率優勢:相比人工鑿除,馬路機每小時可切割 10-30 米(視混凝土強度和切割深度而定),尤其適合大面積作業。
適應性:配備金剛石鋸齒,可切割鋼筋混凝土(需鋸齒含耐磨合金成分),但對密集鋼筋區域可能效率下降,需配合其他工具(如液壓鉗)處理鋼筋。
局限性:機身較重(約 500-1000kg),移動靈活性稍差,不適合狹小空間或復雜曲線切割;振動和噪音相對較大,需嚴格控制施工時間。
三、施工關鍵要求
切割前準備
結構驗算:確認站臺板受力狀態,避免切割導致結構失穩,必要時對保留區域進行臨時支撐(如架設鋼支架)。
定位放線:根據設計圖紙標記切割線,確保切割范圍不侵入鐵路限界(距軌道中心線距離需符合《鐵路技術管理規程》),并預留后續施工余量(如拼接縫寬度)。
設備調試:檢查鋸片磨損情況、冷卻水系統(金剛石鋸片需水冷降溫,避免過熱燒毀),確保設備運行穩定。
切割過程控制
順序切割:采用 “分塊分段” 原則,先切割邊緣或非承重區域,再向核心區域推進,避免應力集中導致站臺板開裂。
振動控制:高鐵軌道對振動敏感,需在馬路機底部墊設橡膠墊或鋼板,減少振動傳導至軌道,防止道床松動或軌距偏差。
安全防護:切割時產生的粉塵和碎屑需通過防塵罩 + 吸塵器收集,避免污染軌道;設置防護擋板(高度≥1.8m),防止碎屑飛濺至軌道或影響行車安全。
與運營協調
必須在高鐵 “天窗時間”(非運營時段,通常為凌晨 0:00-4:00)施工,提前向鐵路調度部門申請施工許可,作業前確認 “天窗” 起止時間,嚴禁超時作業。
切割區域需設置物理隔離(如硬質圍擋),并安排專人在軌道側監護,確保不侵入鐵路建筑限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