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力墻切割拆除是一項較為復雜且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程作業,以下是關于它的一些詳細信息:
準備工作
了解墻體結構:詳細查閱建筑圖紙,明確剪力墻的位置、尺寸、配筋情況以及與周邊結構的連接關系,同時了解建筑的整體結構體系,評估拆除對整體結構安全的影響。
制定拆除方案:根據墻體結構特點和工程要求,制定科學合理的拆除方案,包括拆除方法、施工順序、安全防護措施等,并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,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。
辦理相關手續:按照當地建設主管部門的規定,辦理必要的拆除審批手續,取得合法施工許可。
設置安全防護:在施工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,對周邊區域進行隔離,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。同時,對臨近的建筑物、道路、管線等進行保護,避免拆除過程中造成損壞。
切割拆除方法
機械切割:
金剛石圓盤鋸切割:利用金剛石圓盤鋸片高速旋轉對剪力墻進行切割,具有切割精度高、切口平整、噪音相對較小等優點,適用于各種厚度的剪力墻切割。
液壓繩鋸切割:通過液壓驅動的鋼絞線繩索圍繞剪力墻進行切割,能夠切割大尺寸的墻體,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曲線切割,靈活性較高。
水鉆排孔切割:采用水鉆在剪力墻上按一定間距排列鉆孔,然后將鉆孔之間的混凝土剔除,形成切割縫。這種方法適用于局部拆除或對切割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,成本相對較低,但效率較低,且會產生較多的粉塵和噪音。
拆除施工要點
遵循施工順序:一般先進行切割定位,按照設計要求在剪力墻上標記出切割線。然后從墻體的一端開始逐步進行切割拆除,避免同時在多個部位進行切割,導致墻體失穩。對于較大面積的墻體拆除,可將其分成若干小塊依次切割,切割塊的大小應根據施工設備和現場吊運能力確定。
注意保護周邊結構:在切割過程中,要嚴格控制切割速度和力度,防止因振動過大對周邊結構造成損傷。同時,對切割下來的混凝土塊要及時進行吊運和清理,避免其堆積在施工現場對周邊結構產生額外荷載。
做好臨時支撐:對于拆除后可能影響結構穩定性的部位,在拆除前應設置可靠的臨時支撐,如鋼管腳手架支撐、型鋼支撐等,確保在拆除過程中結構的安全。臨時支撐的設置應符合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,并經過嚴格的驗算和驗收。
控制粉塵和噪音:切割拆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噪音,應采取有效的降塵和降噪措施。例如,使用水幕降塵設備對切割部位進行噴水降塵,在施工現場設置隔音圍擋,盡量避免在居民休息時間進行施工等。
后續處理
結構加固:拆除完成后,根據設計要求對保留的結構部分進行加固處理,如對切割邊緣的混凝土進行修補、對鋼筋進行焊接或錨固等,以恢復結構的整體性和安全性。加固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和相關規范進行,確保加固效果。
清理現場:及時清理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和雜物,將其運至指定的垃圾處理場所進行處理。對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廢鋼筋、廢混凝土等可回收利用的材料,應進行分類回收,以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。
驗收: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拆除工程進行驗收,檢查拆除范圍是否符合設計要求,結構加固是否滿足安全標準,現場清理是否徹底等。驗收合格后,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。
剪力墻切割拆除需要由具備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進行,施工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,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,確保拆除工程的安全、順利進行。